肠道微生态竟与大脑及心理健康关系密切?
在我们的肠道内,居住着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体,其数量可达数千亿之巨,这些微生物共同构成了我们的肠道菌群。
它们不仅在我们的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中扮演关键角色,还通过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多种渠道对身体健康施加影响。
近期研究不断揭示,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多样性变化与多种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
那么,肠道菌群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神经系统的呢?
有研究提出了“肠道菌群-肠-脑轴”的新观点,突出了肠道菌群在这一交互对话中的关键角色。
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生成与释放、控制免疫反应以及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等多种方式,对大脑功能产生影响。
01
抑郁症与焦虑症
✦
在当今社会,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心理健康领域的两大常见问题,其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在诱发这两种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
实验研究表明,将表现出消极行为的大鼠的肠道菌群转移到健康大鼠体内,后者逐渐出现了类似抑郁的症状,这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影响大脑的情绪调节。
此外,临床观察发现,抗生素引起的肠道微生物失衡可能与抑郁症和焦虑症发病率的上升有关。
02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
✦
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征包括行为刻板、语言发展障碍和社交困难。
研究发现,许多ASD患者经常遭受胃肠道问题,如腹痛、腹泻或便秘,这些症状可能与ASD的严重程度相关。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ASD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和代谢物的显著变化,例如有益菌如双歧杆菌的减少,以及潜在致病菌的增加。
这些变化可能通过影响大脑神经发育和功能参与ASD的发展。基于“肠道菌群-肠-脑轴”理论,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治疗ASD的新策略。
03
阿尔茨海默病(AD)
✦
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特征性病理改变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近期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与AD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与无菌环境中的小鼠相比,常规饲养的A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更为多样,且Aβ水平更高,这提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Aβ的沉积和清除参与AD的病理过程。
此外,AD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这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AD提供了可能。
04
帕金森病
✦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体形成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常伴有胃肠道症状,如便秘。
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异。
例如,患者肠道内乳杆菌科的丰度增加,而其他菌科和菌属的丰度减少。
这些变化可能通过影响肠道渗透压、免疫系统和代谢途径参与帕金森病的进展。
05
肠易激综合征(IBS)
✦
IBS是一种普遍的慢性肠道疾病,患者经常遭受腹痛、腹泻或腹部不适。
尽管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IBS的发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IBS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这可能与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对大脑情绪调节功能的影响有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IBS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某些有益菌的丰度减少。
既然肠道菌群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来治疗这些疾病呢?
我们可以通过肠道微生态治疗来干预这些神经精神类疾病,选择含有多科多属活性益生菌、益生元、后生素的肠道微生态制剂,修复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有益菌的定植能力,竞争性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有害代谢产物的生成,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降低炎症因子的生成,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改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帮助恢复大脑神经精神系统,提升大脑认知和学习功能。
参考文献
Aho VTE, Pereira PAB, Voutilainen S, et al. Gut microbiota in Parkinson’s disease: temporal stability and relations to disease progression [J]. EBioMedicine, 2019, 44: 69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