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医学,引领健康未来
//
每年都体检,发现一些异常指标,医生让观察,我应该怎么办?
朋友明明去年体检还正常,今年突然就成了肺癌了,我应该怎么体检才能有用?
身体不舒服,检查各种指标都正常,各大医院跑遍了,也没有解决方案,我应该怎么办?
家里有人患了肿瘤、糖尿病、高血压,我是不是高风险?有没有办法降风险?
得了慢病,医生说要终身服药,我想治愈停药,有可能吗?
身患多种慢病,每次要看三四个科,每个医生开一两种药,每天要吃一堆药,何时才是个头?
孩子生病了老人说看中医,老公说看西医,到底应该看中医还是西医?
孩子经常感冒发烧,从小就是药罐罐,有没有办法让孩子少生病?
孩子沉溺手机、IPAD,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有没有解决办法?
孩子对很多食物过敏、总是这不能吃那不能吃,有没有办法让他像正常孩子一样吃开心?
岁月无情,但我真的想老的慢一点,有没有解决方案?
......
为什么是生态医学?
从人类医学史看,生态医学模式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些如今看起来很“骚”的操作,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实际上,医学就是从这些所谓的神秘和迷信中起源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前四、五世纪左右,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对自然认识的加深,人们对自然现象有了较为理性的客观认识,人们开始主张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有意识地把疾病和自然、社会环境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朴素、辩证的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古希腊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庆提出的“四体液学说”和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
对中医或者《黄帝内经》略有所知的人,应该对“阴阳平衡”非常熟悉,这就是中医以整体论为特征的医学理论体系。它强调医学的目的是实现“平人”,即人应当与外部环境及自身内部环境均达到平衡状态的医学思想,这其实就是生态医学模式。
只是因为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工具还不够先进,有很多通过直接观察和经验总结得出的结论还不完全能用现代科学去验证。我们可以称之为朴素的生态医学模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新的健康问题和医学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了重要变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已不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却开始占据死因的前三位。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的普遍暴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急剧攀升,只关注生物因素的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解决当今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应运而生,认为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取决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各种因素,维持与促进人类健康,要从人们的生活环境、行为、精神和卫生服务等多方面努力。
这个时期,虽然已经出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其落地实践较为困难,在医学实践中,仍以生物医学模式的还原论为主流,认为疾病都是生物机制的紊乱,都可以在器官、细胞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形态、结构和生物指标的特定变化。
医学实践仍主要通过精密的技术测量人体变化,来解释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这种方式的致命缺陷逐步暴露出来,对疾病认识的片面性及局限性造成其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注意疾病的生物因素方面,忽略了“人”这一生命主体,忽略了复杂的环境因素对生命体的重大影响。
随着基因研究的不断突破,医学家们误认为已经找到了最终攻克疾病的金钥匙,医学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盲目自信。许多人认为似乎一切疾病都可以被征服,医生有足够的能力和权威向疾病发起挑战,包括战胜衰老、攻克癌症、拒绝死亡。
然而,科技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埋下了隐患。
近年来,国际范围内医药卫生领域中的问题,使对医学技术一直深信不疑的人们震惊了,原来医学技术在帮助我们解决疾病与健康问题的同时,也在制造问题,为我们设下了“陷阱”———有些是人类短期内无法填平甚至永远无法填平的陷阱!
抗生素、激素、农药的大量使用,城市化的进程,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生态破坏、食品安全、生活压力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座大山。
一方面导致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慢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患者的病情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引发传染病的持续爆发,一些已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再次传播和蔓延,新型传染病也层出不穷,尤其是2019年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迫使人类反思与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更加适合人类健康需求的新的医学模式。
因此,引领未来医学发展的生态医学模式便应运而生,人类将迎来第三次医学革命。
生态医学模式的产生与医学科学中各种组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微生物组学等。
生态医学模式是从根本上认知人体生命、健康、以及疾病本质的一种医学模式,是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一种医学模式。
生态医学模式在临床实践中把人看作一个小生态系统,把人与环境看作一个大生态系统,健康则是小生态系统和大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通过对人体这个生态系统的整体分析,改善人体生态环境,恢复人体生态平衡,去除病因、纠正病机、治愈疾病,保持长久健康和活力。生态医学模式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态医学模式揭秘:
我们的健康,真的与“气”和微生物有关吗?
生态医学模式认为,人类健康是以人体生态平衡为基础的。
所谓平衡,包括了宏观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能量平衡、免疫平衡、血液生态平衡、细胞生态平衡和分子生态平衡。
宏观生态平衡:是指人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平衡。也就是说,在生态医学模式下开展医学实践,不仅要分析患者自身的身体平衡,还要分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气候、环境、时间、物候、地域的变化都可能影响人体生态失衡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微生态平衡:人生活在一个微生物的世界中,人体的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部位都是微生物的寄居地。一个健康成年人自身的细胞约有10万亿(1013)个,而所带各种微生物约有100万亿(1014)个。胎儿是无菌的,新生儿降生后1~2h内 微生物进入肠道,全身可定植的部位很快被微生物占领,形成特定的微生态系统。
微生物与人体之间及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各种微生物之间以及它们与人体、外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状态,称为微生态平衡。这种状态是在自然条件下自我形成的,在受干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再度重建。微生物以其特定的生命运动参与人体的生命活动,成为人体后天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态平衡对人体防御、免疫、代谢、营养等机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微生态失衡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失衡、代谢失衡、神经内分泌失衡、营养毒素失衡,从而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能量平衡:即中医的气血阴阳平衡。中医学认为,保持机体内的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关键。
二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 《黄帝内经》中就明确记载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这里的正气就是指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状态。虽然现代医学不认可气的存在,用目前的技术手段也无法验证气、阴、阳的存在,但是中医气血阴阳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观察完全符合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特征。
“气”其实就是能量,由于西医无法认知到气,因此也无法认知因为“气”的失衡所导致的疾病。西医一般命名为“功能病”或“特发病”的情况,大多是中医“气病”的范畴。以疼痛为例,不明原因的游走性疼痛一般都是气郁导致的,西医束手无策,但用中医针灸却可以灸到病除。
免疫平衡:免疫系统是人体防疫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随着免疫组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调节具有复杂的生态机制。
免疫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因为免疫失衡导致的疾病越来越多,免疫力低下、慢性炎症、过敏、自身免疫反应都是免疫失衡的结果。
血液生态平衡:血液生态系统由不同的血细胞和血浆中各类分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组成,在有血液的生命机体内,血液系统无时无刻不在与组织器官之间发生交互作用,相互影响,持续不断地与组织器官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血液生态平衡既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
细胞生态平衡:细胞是人体最小的功能单元,每个细胞在人体生态系统中都有一个生态位,正常的组织细胞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据该生态位,形成一种动态的生态平衡。细胞生态平衡既是人体生态平衡的基础,也是人体生态平衡的结果。
分子生态平衡: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表观组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体与其相关细胞之间的各种活性分子直至分子网络相互作用的生理平衡是健康的基础,这些分子包括调节和参与代谢的各种酶、微量元素、维生素、内分泌激素,也包括各种RNA、转录因子等各种调控细胞活动和生理活动的活性分子。
分子生态失衡是导致人体疾病的分子基础。通过分子生态制剂可以通过恢复分子生态平衡促进生理平衡、防止病理失调。
生态医学模式在医疗健康实践中有哪些特点?
敲黑板,划重点啦!以下六大特点,牢记牢记。
1、整体思维。生态医学把人本身作为一个整体,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而不是器官或细胞的堆砌。人与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存在于人体的微生物群也是一个整体,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人与环境和微生物群互相影响,环境生态破坏和微生态失衡是导致人生病的重要因素,人的行为活动反过来也可能造成环境生态失衡和微生态失衡。整体思维克服了生物医学模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缺点,通过整体分析和整体方案,可以更有效的追根求源,从源头解决多种健康问题和慢病。
三岁儿童,慢性肠炎,食物不耐受,反复发作湿疹及过敏性鼻炎,按照临床常规治疗方案,并戒断了不耐受的食物,两年来仍反复发作。询问病史发现孩子一岁前经常输抗生素,肠道菌群检测发现菌群严重失衡。通过整体分析,判断孩子是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肠道微生态失衡,采用肠道微生态治疗和营养治疗,三个月后原来不耐受的食物逐渐可以进食,肠炎、湿疹、鼻炎均未再复发。
2、系统方法。生态医学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时不是仅采取一种或一类医学技术或方法,而是根据人体生态失衡的情况采用系统的技术方法,以从根本上治疗疾病保持长久健康。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创立了“七位一体”的系统方法论,将西医治疗(西药、西医治疗技术)、中医治疗(中药、中医外治法)、营养治疗、生活处方、微生态治疗、细胞治疗、心理治疗七类方法相结合,根据生态失衡的辩证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为患者定制个性化的整体方案。
3、动态平衡:生态医学定义的健康不仅仅是生理功能正常,而是人体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人体在因内外环境变化所致的生理机能的变化中,可以通过自身的自动调控机制保持为一定的平衡状态,但当变化的范围超出了这种平衡能力时,疾病就会发生。健康的人具有较强的平衡能力,也就是自稳态能力,又叫器官功能储备。人的自稳态能力越强,就越健康。
4、和谐共生:机械医学模式和生物医学模式都是以“抗”为核心的。有病毒要抗病毒,有肿瘤要抗肿瘤。但是几百年过去了,我们能抗的细菌、病毒、寄生虫越来越多,但却发现我们不能抗的病原体更多,并且更加顽固。甚至曾经被我们消灭的细菌、病毒又开始死灰复燃。
上个世纪80 年代美国曾经誓言到二十世纪末要征服癌症,到现在非但没有征服,癌症病人反而越来越多,对恶性肿瘤仍然束手无策。美国FDA 曾自曝批准上市的抗癌药物75%无效,美国癌症研究所专家评价2009 年以来批准的83 个抗癌药物“基本不靠谱”。
即使公认成功的靶向药物,也对癌症并没有治愈作用,它们只能使一部分有对应基因突变的病人延长平均几个月的寿命,以及在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价格都非常昂贵,造成极重的经济负担。
那么,我们对病毒、癌症是不是就没有解决方案了呢?
当然不是!
生态医学模式下和谐共生的原则,应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案。
其方式不是抗病毒、抗肿瘤,而是通过恢复微生态的平衡,让病原体自然不能生存,通过恢复整个生态环境和人体生态的平衡,让肿瘤没有生存土壤。
因此,生态医学模式下的健康观是一种和谐健康观,是以人与其它生物体及其环境间的和谐相处、健康发展为根本,认为健康的本质是诸多关系的全面和谐,是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在局部与整体、个体与群体以及个体内部之间的和谐。
5、对因治疗:人体75%是水,人体就像一个小型海洋系统,器官细胞就像海洋中的鱼。人体海洋生态系统失衡,鱼就会生病(器官、细胞就会出问题)。
在生物医学模式下,我们致力于治疗生病的鱼(出问题的器官、细胞),这可能会短暂起效,但海水没治理好,其他鱼还会生病,时间久了病情更加严重。去掉生病的鱼(切掉坏掉的器官细胞),正常的鱼会越来越少;长期用药治疗,海水被药物污染(生态环境持续破坏),病情将更加严重。
生态医学以治疗海水为核心,不仅治疗海水还治理导致海水污染的源头,从根本上去除病因,恢复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从而达到根本治愈的目的。
6、未病先治:以“先”(提前)为核心,以维护机体生态平衡为出发点,通过环境、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运动、情志等的调节提高机体的自我平衡能力,避开会引起人体生态失衡的内外因素,采取无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措施,提前阻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保持长久健康。
生态医学模式擅长解决哪些问题呢?
——“不着急”的问题
1、定制化健康管理:基于生态医学模式定制个性化体检方案,针对体检发现的早期问题,家族疾病高风险,进行对因管理,早防早治,有效解决体检发现的早期健康问题。解决体检无用、体检后的问题无法解决等情况,让体检真正为促进健康发挥作用。
2、可逆性慢病干预:针对以下三类慢病提供个性化整体解决方案。
3、防复发大病康复:为肿瘤等重病提供基于临床方案的支持治疗方案,减轻临床治疗副反应,提升治疗效果,提升体质和免疫力,促进康复,预防复发转移。
4、焕活式生命抗衰:提供由内而外内外兼修的整体抗衰方案,通过人体七大平衡的修复,提升人体自平衡能力,延缓衰老,提升机体活力,延长健康寿命。
独特的生态医学模式诊疗流程?
——“不分科”的秘密
有人问了,想得到生态医学的帮助应该挂哪个科呢?问出这个问题来说明还没理解生态医学。生态医学不分科,所有生态医学医生都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去分析的。所以预约生态医学医生不需要苦恼挂哪个科。各种健康问题和疾病都由生态医学诊疗团队整体解决。
▌7对1生态医学诊疗团队:
当然,临床专科专家是他们强大的后盾,为他们提供专业的专科会诊意见。
▌标准化生态医学诊疗流程:
哪些人群不适合生态医学?
“生态医学‘黑名单’“,以下几类人群,请绕行!
看了以上的内容,可能您还是不知道生态医学是什么,能干什么,那么记住一点就好了:
生态医学模式是高阶的医学智慧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疾病困扰:久治不愈的、反复发作的、需要终身服药的……
如果您想改变这种现状,如果您想保持长期健康活力,生态医学都是您最好的选择。
如果您有任何
健康难题、疾病困扰